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
关键字搜索

长江大保护:环境“减负”开治理“良方” 生态“增容”交美丽“答卷”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长江大保护:环境“减负”开治理“良方” 生态“增容”交美丽“答卷”

时间:2021-01-06 10:24来源:未知 作者:睢宁新闻网 点击:

    隆冬时节,长江常州段录安洲树木成片、野趣盎然。伫立江边,蓝天白云倒映水面。

    江苏沿江八市中,常州段岸线最短,总长度仅25.8公里。可是,这里曾经“化工围江”现象突出,码头、固废堆场、“散乱污”企业、养殖场、危旧民居、渔民住家船和作业船等时有出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常州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常州精准对标对表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决策部署的各项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常州样板”。

    减量、减污、减排:破解“化工围江”开治理“良方”

    “猛药去疴,刮骨疗毒”。

    常州把破解“化工围江”摆在压倒性位置,市委、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常州沿江地区“1 6”绿色转型发展规划,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推动化工企业、化工园区拆迁整治。全市不再新批不符合园区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化工项目;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全面实施关停并转拆;346国道以北的化工企业,2020年被停产减量一半以上;能拆尽拆、连片覆绿,实现沿江生态环境本质性修复、彻底性整改。

    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江苏华达化工集团,厂区占地124亩,企业在2020年5月签订腾退补偿协议,7月全面停产,8月启动关闭实施工作。在厂区拆除中,严格落实“三废”规范处置,累计处置危险废物4662吨、废水53567吨。目前,沿江1公里内31家化工生产企业已全部签约关停,其中25家已完成拆除,其余正加紧拆除。近年来,常州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559家,生产企业减少60%以上,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20年5月受到国务院督查表彰激励。

    “治污退捕,大美河湖”。

    常州围绕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和河湖保护战的目标,全面推动河长制、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力营造良好水环境。根据“2020年第一号市总河长令”要求,印发《2020年常州市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0年全市河长制工作要点》,将河湖长制贯彻落实情况纳入督查检查工作计划。同时,高度重视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确保“十年禁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常州确定环境管控单元190个,划定47块生态红线区域,从源头上减污增效,为发展“生态留白”。积极开展长江及入江支流水岸同治,整治规模化养殖场,取缔非法码头,治理码头船舶污染,加快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清理违法占用、违法建设,实施氮氧化物和vocs浓度“双控双减”。目前,全市开展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再排查工作,如期完成省“三乱”、市“两违”任务整改;全面完成禁捕退捕“国考”任务,退捕渔船876艘,建档立卡渔民共1342人。同时,建立了全覆盖、全天候、全时段的信息化防控平台,探索长江“智能化禁渔”模式。

    “生态净化,清源减排”。

    常州市制定下发2020年度水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和节约用水工作季度通报工作。在全市深入开展水资源管理“清风”督查行动、组织水源地“清源”、地下水“清泉”保护行动。与此同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经过三年努力,常州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40.23万亩,改革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灌溉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实现长效化运行。

    2020年10月,国家、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重点项目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吨,再生水回用规模每天增加12万吨。同时,一水多用,把“工程水”转化为“生态水”,大大降低了尾水损害生态的风险。 近年来,常州化肥、农药减量成效显著。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常州以“精、调、改、替、轮”为路径,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药零增长”行动。与2015年相比,全市化肥施用量、化学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21.3%和24.1%。

    增绿、增效、增产:交出“美丽常州”高质量“答卷”

    “生态修复,应绿尽绿”。

    近年来,常州市高标准编制沿江生态自然修复方案,在已建成万亩新龙生态林的基础上,加快腾退地块复绿和沿江生态修复保护,已新增绿地约2000亩。下一步,还将进一步串联滨江十里绿廊、新龙生态林十公里森林、高铁沿线十里公园三大生态屏障,加快建设澡港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德胜河美丽江村、新孟河生态廊道,进一步释放录安洲生态湿地、小黄山风景区、中水回用工程等示范工程的生态效应,构筑完善“三纵三横多点”的生态体系,形成沿江生态修复和高铁新城建设联动格局。

    年过花甲的石厚林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录安洲人,已经与长江相伴了大半辈子。石厚林说,录安洲港区有一片500多亩的地块一直闲置。2013年,经社区两委、居民议事小组和居民代表大会多次商议,决定以合作社的资金进行投资,在港区种植绿化近400亩,植树5万多株。为配合长江大保护整体规划和沿江生态廊道建设,社区把复耕的100亩农田收回,进行植树造林,生态覆绿。从2013年至今,录安洲经济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绿化近500亩。

    “一水多用,循环增效”。

    长江大保护,不仅仅是江边治理复绿,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国,常州最早在主城区全面实施“清水工程”,包括环保控污、城建截污、畅流活水三方面工程。其中,坚持“陆”上整治优先、沿河截污为末端保障的常州治水特色做法,把城市污水全部截流到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了河道黑臭根源在岸上的问题,经过处理的优质再生水,最终变成清流回到河流,为河道水环境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元旦前夕,寒潮来袭,家住新北区金科北郡花园的周女士家却暖意融融,她家室温达20℃以上。集中制冷、供暖的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的1号能源子站,已经温暖了200多户新建小区住户。周女士家是其中之一。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项目,是在大力推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由新北区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合作的第一个示范项目,近期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科技示范工程”。

    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的中水,除了用于给能源站供能,还为高铁公园进行生态补水。高铁公园的人工湿地内水体清澈,植物丰茂,得益于每天这里都有来自江边污水处理厂的4万吨优质再生水。它们首先作为高铁新城集中供冷供热水源,经过冷热交换后,再向高铁公园湿地进行补水。除了高铁公园,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还向新龙生态林和江边污水处理厂内部湿地补水,中水经过湿地生态系统的过滤、净化,从“工程水”转化为“生态水”,流入长江。去年,常州再生水回用达到4167万吨,同比增长14.6%,努力实现了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常州力量”。

    “绿色经济,产业转型”。

    重生态颜值,也重产业价值。近年来,常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省级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试点,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增长留出未来空间。记者了解到,常州高铁新城将集中布局金融商务中心、区域总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五大中心”项目设施。目前,已注册和签约总部项目11个、金融项目8个、大型综合体项目1个、空间信息产业链项目2个。月亮船、德国小镇、国际马拉松、足球中心、网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高标准推进,成为吸引研发人群、商务人士、创业人群、高校师生和外籍人士的“强磁场”。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胥亚伟介绍说,我们编制滨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点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沿江区域发展“含新量”。德国朗盛、华润新材料、合全药业等60个优质新项目相继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新创碳谷正式落地。现已集聚以荷兰阿克苏诺贝尔、日本住友化学、德国朗盛化学、美国亚什兰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以中简科技、华润新材料、合全药业等为代表的行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至2025年,预计园区绿色化工品销售超过500亿元。

    长风破浪正当时,勇争一流再出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在常州大地生根,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从共识走向落实、变成现实。

    来源:中国常州网

------分隔线----------------------------
网站地图